当前位置: 资讯 > > 轴承钢价格 > > 迈向新时代:中信泰富...
正文

迈向新时代: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开创高质量生产力新高峰

发表时间:2024-06-13 16:28 阅读数:421

近年来,从商飞翱翔到“神舟”揽月,从盾构穿梭到“蛟龙”遨游,高品质国产特殊钢的应用在众多新兴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。今年,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概念。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信泰富特钢”),作为全球领先的特钢生产企业,正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,致力于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
当前,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求交汇。过去依赖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,取而代之的是以新技术、新经济、新产业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,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契合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。

科技创新:引领新质生产力

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依靠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、塑造新动能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。

特钢行业是科技创新的典范。近年来,中信泰富特钢致力于成为特钢技术的引领者,不断攻克高端特殊钢产业链中的技术难题,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。2018年,国家统计局将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,中信泰富特钢的产品覆盖了其中的11大项。2023年,天津钢管支持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突破8000米,展现了中信泰富特钢在深地勘探领域的技术实力。

新质生产力要求劳动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。中信泰富特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,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,融入全球创新网络。科创人才的推动,使中信泰富特钢在国际高端轴承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,其高端材料在航空发动机、铁路、高速列车和汽车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
绿色发展:高质量与节能同步推进

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,中信泰富特钢坚持“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”的发展模式,在节能减排、能效提升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兴澄特钢、青岛特钢和天津钢管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,探索固废处置新技术,实现了“固废不出厂”的目标。

中信泰富特钢优化能源结构,成立5亿元数智低碳专项资金,推进节能提效改造。截至2023年,吨钢综合能耗为538.7千克标准煤/吨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累计下降8.3%。天津钢管168机组采用智能全氧燃烧技术,显著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和燃料消耗,提升了节能效果。

在合理用水方面,中信泰富特钢构建了“5G+”工业互联网智慧水系统,实现了水务系统的智能化管理。在绿能替代方面,推进厂区屋顶光伏项目,截至2024年一季度,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大幅提升,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。

中信泰富特钢还牵头编制了全球首个特殊钢低碳贡献标准,获得了国际认可,并持续加强LCA全球合作,推动高品质特殊钢的发展,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
数字化转型:开启特钢新时代

中信泰富特钢早在2000年就开始数字化转型,历经20多年信息化、工业化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化系统。2023年,兴澄特钢获评特钢行业全球首个“灯塔工厂”,展示了其在数字化生产线建设中的领先地位。

兴澄特钢的数智运行中心,通过上千个变量的计算模型,实现了智能化的全流程改造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数字化的深入应用,不仅降低了能耗,还提升了新品研发效率,满足了客户的定制化需求。

近年来,中信泰富特钢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产业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造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,推动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发展。公司制定了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规划,健全数智化组织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,打造了多个示范产线,推动制造模式转变。

中信泰富特钢通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,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,建立了全链条的数字化体系。公司积极推动经营管控数字化,建成了特钢财务共享服务平台,实现了业财一体化和产业链协同,提升了特钢竞争优势。

展望未来:推动高质量发展

2024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。中信泰富特钢将继续推进前沿创新技术与特钢产业的融合创新,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快实现从“传统制造”到“先进智造”的跨越升级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。

中信泰富特钢致力于打造全工序智能化示范产线,推动制造模式转变。公司积极推动经营管控数字化转型,建设大数据中心,实现业务数字化,提升数据治理水平。公司坚持数智化技术创造价值,构建集团统一的服务中心和审批中心,推动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,累计完成数智化自主攻关项目超50项,降本增效超1亿元。

纵观人类科技史,每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,都预示着生产力的飞跃。中信泰富特钢以创新精神不断前行,为推动国家工业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建设,增强“中国制造”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努力。2024年,中信泰富特钢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,为我国在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、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贡献。


(来源:中国经济导报)


顶部